2012年,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尚处于试验阶段时,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车企——新大洋集团推出了微型电动车“知豆”。
这款小巧、便宜、不限行、不用驾照的两座电动车,在三四线城市一炮而红。没有任何豪华宣传,也没有跨国背景,**靠着“实用+便宜”这两个词,知豆成了“国民小电车”**的代表。
2014年,吉利正式入局,与新大洋成立合资公司“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”。至此,知豆成为国内少数获得新能源车准入的“正规军”,开启爆发之路。
https://tv.sohu.com/v/dXMvNDM4Njg3NDQ2LzY1NzkyNzY4My5zaHRtbA==.html
展开剩余79%二、巅峰时刻:共享出行与政策红利双轮驱动
2015-2017 年,是知豆的高光时刻:
主力车型知豆D1、D2、D2S 价格普遍在4–6万元,配置简单但满足短途代步; 支持绿牌、不限行、免购置税,是很多人第一辆“合法上路”的电动车; 大量进入滴滴、EVCARD、盼达、神州等分时租赁平台,一夜之间铺满城市街头; 最高年销量接近3万辆,出口覆盖意大利、法国、新加坡等十余个国家; 线下体验店超300家,品牌活跃于各类新能源车展。它是那个时代“最接地气”的新能源车:小巧、不用排队上牌、不限行、低价格、日常通勤完全够用。
三、危机四伏:从政策宠儿变成被清洗的“落伍者”
❶ 补贴政策急转弯
2018年起,中国新能源补贴政策全面退坡,并提高了电动车技术门槛:
必须续航 250km 以上才能拿到补贴; 低速电动车(如时速<80km/h)基本被剔除出政策范围; 技术审核更严格,对电池、电控、电驱系统都设定更高要求。知豆车型大多只有 100–180km 续航,属于老一代技术平台,直接被政策“边缘化”。
❷ 共享经济风口破裂
同期,曾支撑知豆销量的共享租车平台出现滑坡:
盼达出行、EVCARD 等爆出亏损、停运; 滴滴出行也逐步压缩分时租赁市场; 这些平台大量退车、停止采购,知豆销量断崖式下跌。四、技术滞后与战略失误:知豆“不会造车”
知豆并非“不会造微型电动车”,而是“不会造真正意义上的汽车”。
在智能化、电动化趋势爆发的节点:
它没有自研操作系统; 它没有升级续航与三电平台; 它没有布局高端智能化产品; 它押注微型代步,错失整个智能新能源的升级机会。2018年发布的“知豆D3”依然是两门两座、续航180km、无智能配置的老架构。
而同期的小鹏G3、蔚来ES8、比亚迪元EV等,早已实现 OTA 升级、辅助驾驶、手机互联等高阶功能。
知豆,掉队了。
五、黯然退场:从街头常客到品牌空壳
2019年后,知豆逐步淡出终端市场; 2020年,工信部公告中已无知豆新车型; 2021年,品牌官网、社交平台停止更新; 2022年起,原厂停产、门店关闭、售后服务难以保障。曾经活跃在共享平台、县乡街头的“绿豆小车”,如今连一款新车型都拿不出来,只留下车主“维保无门”的无奈。
发布于:福建省免费配资炒股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