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唐·吴兢《贞观政要 ·尊敬师傅第十》:日闻所未闻,日见所未见。
本义解读:
做学问,每天应该去听以前所没有听到的,每天要看以前所没有看到的。
思考与启示:
做学问一定要每天学习新东西,要日有所进。就是要做到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”。
如果能够将这个做法付诸实施,那么就可以日知所无、日有所得了,在为学之道上就能天天向上,天天有进步,日积月累则必学问大成。
所以,学习贵在坚持不懈,贵在“日日新”。
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· 书九首·与禹锡论周易九六说书》:君子之学将有以异也,必先究穷其书,究穷而不得焉,乃可以立而正也。
本义解读:
君子的学习将关注学说中不同于他人的地方,他一定会先深入研究已有学说,深入研究如果不能获得新的收获,才可以决定并且停止继续读研究它。
思考与启示:
学贵专一且深入,要想取得与众不同的好学问,形成自己的见解,必须“究穷其书”。只有读尽天下书,才能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创新。也就是“究穷其书”,才能创新发展,生发出自己的思想。
唐·杜牧《樊川集·答庄充书》:凡为文以意为主,气为辅,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。
本义解读:
做文章要把主旨作为主帅,才性、气质以及由此形成的作品的⻛格作为佐助,把诗文的藻饰、诗文的章节和句子作为文章的守卫之士兵。
思考与启示:
做学问、写文章关键在主旨、在立意,才气、辞彩章句都是为主旨服务的。
要学有所成,也应当有明确的方向,围绕方向把学问做深做透。做表面文章成不了大学问。
唐·皮日休《文书·鹿⻔隐书六十篇并序》:文学之于人也,譬乎药,善服有济,不善服反为害。
本义解读:
文章典籍对于人,譬如于药物,对善于使用的人是有帮助的,对不善于使用的人反而是伤害。
思考与启示:
开卷有益的重要前提是如何正确地对待和使用书籍中的理论、知识。真理性的理论和知识本身无所谓好坏,使用者的价值立场才是根本。
通过学习文章典籍,学会并达到“修身⻬家治国平天下” 的人,是 “善服”的人。而那些运用学到的理论和知识,行奸诈或迂腐之行为的,则是“不善服”的人。
现实中许多学习者以私人功利为目的去学习,学习成了谋私的手段和工具,则让学问成为了助纣为虐的工具。
唐·老圃《灌畦暇语》:古之善学者,不师其同,而师其所以同。同者,迹也;所以同者,心也。
本义解读:
自古以来,善于学习的人,不向他人学习那相同的观点,而是探究那所相同观点生成的原因。相同的,往往是层面现象;所以相同的原因,才是“心”。
思考与启示:
学习要抓住实质的东⻄,要刨根问底,要追求神似、理解本质,绝不可以停留在形似的表层,在他人的后面亦步亦趋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免费配资炒股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